宋江的财道人生
从押司灰色收入到梁山财政,看 “及时雨” 如何算计人心与招安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宋江不靠死工资,凭押司职权谋灰色收入、收受贿赂积累财富,花钱精准收买人心。因梁山“强盗经济”难持续,他深谙招安是唯一出路。全文38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水浒传》是一部各位英雄好汉的发迹史,其中角色戏份最多的人物,就是宋江。
宋江有个特点,那就是潇洒大方,用钱爽快,也应证了他的绰号,那就是“及时雨”,总能带给别人干渴时候的滋润。
小说里宋江不仅会花钱,也会赚钱,精于算计,善拢人心,但也正是这样的算计,让宋江最终坚定的选择了招安的结局。
01
宋江的主要生活来源不是靠工资的
尽管北宋时期,文职公务员工资都很高,但小说里从未描写过宋江领取、安排或计算自己俸禄的情节,更何况宋江只是一个郓城县的押司,品级都没有,他的工资薪酬高不到哪里。
参考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的俸禄(四五十贯),宋江一年可能也就六十到七十贯钱,完全经不住他大手大脚地花钱。
原著写道: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与之相反,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年收入不菲,买把好刀心里都要估算估算,一千贯到底值不值得,可见林冲是对自己收入上限有预期的,对收支也是心里有界限的。
只有在林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之时,林冲心里愤懑不已,才在街上冲动消费了一把,花了一千贯买了宝刀,体验了一把冲动消费来发泄怒气。
那么,宋江的主要收入靠什么?
有的人是靠卖力气,如杨志,如武松,如林冲,如鲁智深。
有的人是靠卖资源,如阮氏兄弟,张顺张横兄弟,当然孙二娘之流也勉强可以算卖“资源”,仰仗的是不能说的黑道资源。
有的人是靠卖胆量,如晁盖,如吴用,这些都是杀人不眨眼、玩命敢斗狠的凶恶分子,搞点官府的钱花花,不成问题。
但宋江和他们都不一样,宋江靠的是卖模式。
押司这个活儿,讲究的就是刀笔熟练,律法精通,宋江起笔转合之间,对一个案件孰轻孰重就有了倾向,对知县大人的判断有很强的引导性。
押司这种关键岗位的吏,完全是地头蛇,是朝廷和地方的沟通桥梁,没有他,知县在本县的工作难以贯彻执行。
毕竟北宋时期,县里衙门的功能是高度综合化的,知县带领为数不多的衙吏们要对上兜住天听,对下笼住民意,政务、民生、治安、防卫,个个都不能落下。宋江这样的刀笔吏,是一县之内的关键人物,对法律文书的把握和案件的判处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北宋朝时期基层官吏勾结严重
因此,从介入案情,到撰写宗卷,再到研判讨论,最后到审问判决,这样一套操作模式中处处缺乏监督,却又处处充满权力,因此宋江在这套模式每个环节都可以换取人情费用,打点上下,中饱私囊。
原著中,阎婆惜就骂宋江道:“做公的人,那么猫儿不吃腥”!
这还不算,从“智取生辰纲”的情节中可以发现,宋江也不是什么清正廉洁的好人,在给晁天王通风报信之后,晁盖托人送来一箱金条,宋江仅留取了一根金条。可想而知,宋江类似的操作平时并不少见,像这样的“事成之后、必有答谢”的礼金回扣,宋江也一样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财富。
02
宋江的花钱,从来都花在刀刃上。
宋江有个优点,那就是喜欢琢磨自己,琢磨别人,琢磨来琢磨去,就把人性揣摩透了。
因此宋江从来不乱花钱,花钱都花在刀刃上,比如救人于危难,比如花钱买平安,比如安排顾前途。
原著写道: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这里面关键的八个字是:“终日追陪,并无厌倦”。
乖乖,了不得,这是利用金钱做媒介,以阳谋来收买人心啊。
谁都知道愿意花钱给女人的男人是真心的,但能坚持住的才是真爱!
比如宋江第一次接纳能人小弟武松,就是如此。
宋江当时被通缉,迫不得已躲在柴进的庄子,遇到了同样落魄的武松。
这里二人相遇也颇有喜感,生病被冷落的武松一个人弄火盆,宋江起夜却不小心一脚踢翻,武松顿时心头火起,认为此人也是和庄里一样来欺负他、侮辱他、嘲笑他。
殊不知,此人马上就会以最隆重的宠爱,温暖他、感动他、收纳他。
柴进一介绍,武松万万没想到,对面就是及时雨宋江,整个山东省的榜一大哥!
宋江也马上借坡下驴,礼貌得不能再礼貌,客气的不能再客气,弯腰作揖:“久仰武二郎大名!”
其实当时武松名气不会超过阳谷县清河县,宋江哪里会听说过这么一个落魄犯人,但宋江心里清楚,此人武勇过人,自己背了命案,今后正要结交这样的社会凶恶分子,万一日后保命大有用处。
宋江连夜就和武松一起喝酒,一起留宿睡觉,第二天起床就掏银子给做衣服,每日陪他吃饭聊天,把武松感动得泪流满面,一塌糊涂,把宋江引为平生知己。
武松来柴进这里时间蛮久,但却因为脾气刚烈,无人愿意交往,柴进自己也出身富贵,懒得和他过多交心,没有厚待,导致白白失去了一个得力干将。
最终,武松走的时候,柴进送了很多银子,武松却只说“叨扰了。”
但面对宋江的依依不舍,武松却和宋江结伴而行五六里路,泪流满面才道别,其实宋江也才仅仅送了十两银子而已。
从此武松唯宋江马首是瞻。
钱不多,但宋江出手就在关键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买到了最难能可贵的人心。这方面1000前的刘备也不得不叹服,可谓是深得大耳真传。
03
宋江会花钱,也会赚钱,尤其会赚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腹黑得很。
如果只会利用点职权搞搞外快,再图个交际爽快花钱,那不算本事,至少在宋公明这里,还不算“聪明人”所为,宋江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利用你的财富,类似于化功大法,吸纳过来转为己用,为自己办事情。
要论富豪榜,宋江估计在梁山连前十名都排不进去。富可敌国的多了去了,有前朝皇亲柴进,有号称“扑天雕”大地主李应,还有河北超级土豪员外玉麒麟卢俊义,等等等等。
但最终,他们都是宋江的马仔,财物也好,人力也罢,统统成为宋江建功立业的棋子和资源。
比如柴进,拎出来说说。
柴进本来是前朝柴世宗的后人,有丹书铁券,按理说完全不应该下海到梁山来混日子。
他最适合的,就是他做庄主的日子,做个纨绔子弟,玩玩枪棍,搞搞社交,也是很快乐的北宋版“思聪”流。
然而遇到了宋江的小弟李逵来找他的时候,柴进是彻底吃了哑巴亏,只能叫苦不迭。
为什么呢?
因为李逵当着柴进的面,活生生把高唐州知州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打死了,把柴进正常社会生活的身份打没了。
原著写道:那二三十闲汉待抢他,被李逵手起,早打倒五六个,一哄都走了,却再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早己打死在地。柴进只叫苦,便教李逵且去後堂商议。
本来李逵和殷天锡斗殴的事,只要没闹出人命,大不了赔钱,不至于落草为寇,但殷天锡因为柴进被打死,这事可就彻底闹大了,柴进再无机会逃脱,只能按照剧本被抓走,庄子被征用,等到宋江带着人杀了高廉救出他的时候,此时柴进想不上梁山也晚了。
背后李逵有没有受人指使,干点类似逼迫朱仝上山的事,真的说不清楚。
还有比如李应,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应还是一心帮助地方豪强平叛的官方人物。
但宋江先让圣手书生萧让假扮知府,污蔑李应私通贼寇,拿下问罪,再派人半路劫道“救走”李应。
不明所以的李应就这样感恩戴德地带着家私投奔梁山了。
真不知道李逵日后碰到朱仝、柴进,萧让碰到李应的时候,有没有良心发现忏悔一下下。
04
深谋远虑又精于财道的宋江,其实从一开始上梁山就看清楚了一件事:只有接收招安,梁山才有前途,否则山寨的财政体系迟早崩盘。
原因只有一个:收不抵支。
以后上山的人马越来越多,赚钱的门路却没几个,钱少了根本养不起。养不起,就要起内讧,迟早也是被官兵收拾。
还不如趁着有点本钱,将士有点能耐,打出点谈判资本来,赶紧招安了事。
年画,梁山泊英雄
林冲火并王伦的时候,柴进曾说过梁山已经有700-800人了。等到晁盖招兵买马,再加上宋江上山后几次跨县征伐吸收人马,等到排座次的时候,梁山最起码有士兵5000人以上,算上随军家属和干活的杂役,整个梁山预计有一万余人常住人口。
北宋待遇最低的步兵,是新招录进去、不用戍边的下等兵士,一年也要发俸禄十贯钱。
这里面还有以前很多关胜、呼延灼、董平之类的降兵,都是朝廷的兵士,待遇只可能更高不可能更低。
按照梁山的兵员规模,一年至少需要十万贯钱,还不算马匹、装备消耗,还不算大大小小的头目们花天酒地的奢侈消费,我估计一年梁山实际开销可能在30万贯到50万贯之间。
要知道,晁盖一群人劫了生辰纲,一共才十万贯,也就堪堪够一年的使用而已。梁山除了开发一些水田,搞了一些渔船,再就是开了几家旅店,这种小打小闹,完全支撑不起梁山的经济体系。
智取生辰纲
蔡太师每年把阴历阳历的生日全过了,也不够梁山这些人开销啊。
因此梁山的经济模式注定了他们就是典型的“强盗经济”,只能不停地抢掠,否则就崩盘。
因此宋江上山后第一件事就是攻打祝家庄,实话实说,祝家庄不过是抓了偷鸡的时迁而已,犯得着要灭人家庄子吗?显然宋江是以此为由头,看上了祝家庄的钱粮罢了。
以宋江富有“理财天赋””的大脑,他知道梁山的结局,除了招安,只能慢慢坐以待毙。
宋江不是不想做个土皇帝,当他看到手下这群兄弟在排座次宴席上只知道喝酒吹牛,打架斗殴的时候,就已经心灰意冷了,他知道自己做不成方腊,没法割据地区发展根据地。
梁山纵有八百里水泊,也不可能养得起这样一群缺乏长远规划的草莽之辈。
一辈子精明的宋江,能想到最好的出路,也就是招安了罢,但又有谁真的理解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