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四年过去了,雄安到底做了什么?
   日期 2021-5-6 

四年过去了,雄安到底做了什么?

拾初集团 发布时间: 04-30编辑丨拾初

“未来之城”日新月异!

早前我们推过一篇文章《“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为啥没动静了?参与规划的专家道出实情!》,很多人替雄安叫屈,4年来,在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56个建筑工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万多名建设者,明明热火朝天,为啥说没动静?

其实,认真看完全文的小伙伴压根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此处的没动静并非说雄安项目停滞,而是项目推进相对而言没那么快,相对一开始铺天盖地的消息而言,确实热度有所下降。

为什么“慢”?因为雄安是“千年大计”,需要精雕细刻,才不负中央“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的期望和要求。

那么,现如今,雄安的建设又推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四年过去了,“千年大计”雄安究竟在憋什么大招?

No.1

“未来之城”的三维解决方案

2017年4月1日,一则令世界瞩目、神州振奋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如今,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雄安新区迎来了4周岁生日。

经过4年的建设,雄安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北明珠”碧波荡漾,“千年秀林”绿意盎然,建设工地塔吊林立,路网施工热火朝天,京雄城际正式开通,安置住宅纷纷封顶……新区每一天都在拔节生长。

众所周知,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为了“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方面,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

然而,卫星城市留不住人,以及城市功能如何向卫星城市纾解才能减轻交通等压力,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

那么,顶着“未来之城”光环的雄安准备怎样去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呢?

用三维的方式去解决二维的问题!

2020年10月30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实现贯通。管廊全长14.8公里,采用双层结构,下层集纳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上层预留物流通道,为下一步雄安新区实现城市智能物流配送提供保障。

地下,各种管线互不干扰、洁净有序;地上,没了蜘蛛网式线缆,城市从此告别“马路拉链”。

传统的城市在地面之下最多也就是规划地铁,而雄安则将所有的物流通道放在地下!

为啥要把物流放在地下?

因为雄安将率先在地下车道实现全自动的无人驾驶!

据报道,雄安站枢纽片区综合管廊是新区在建最大规模地下管廊,最大开挖深度22.5米,相当于7层住宅楼的高度。

管廊采用三层四舱结构,最上面是物流通道层,中间是人员疏散和通风设备安装的夹层,最下面是四个不同功能的管线舱,满足未来城市能源、电力、通信、供水的传输需求。

其中,物流运输通道,可满足物流车、无人驾驶车等物流货运通行需求。整个物流通道的宽度在14.4米,高度7.8米,相当于一个双向的四车道。

自动驾驶最大的难题是不遵守规则的司机和横穿马路的生物,人车错层形成的封闭道路就能屏蔽掉这些干扰。虽然在雄安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未来之城”雄安的雄心。

物流放在地下不但大幅度地减轻了地面的交通压力,而且还让物流配送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因为物流再也没有堵车的困扰。

此外,综合管廊让城市上空各种管线进入地下,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大大减少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等都大有裨益。

No.2

安上“眼耳鼻口”的智能交通网

现在我们的目光从地下转到地面之上,让我们来看看雄安地面之上的惊艳规划。

未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将引导交通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指的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以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要实现搭建智能交通系统,首先要从设施层面入手,如果把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的话,那这些智能交通设施就是他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只有具备了健全的感官,智能交通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以最不起眼的街道路灯为例。

现在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以视频为例,存在流量监控、安全监控、违章监控、行人监控等各种设备,以往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是独立布点,自成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效率并不高。

对此,雄安的规划是推进“多杆合一”示范应用。也就是说未来新区的道路上将只保留智慧路灯杆和智能交通杆。

届时,雄安街道的路灯不但能自动感知环境和天气情况来自动调节照明强度,同时还是一个5G基站,是城市的天眼,更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城市电子警察。

雄安的路灯可以辅助交通调度指挥和行政执法、对遇到突发情况的路人进行帮助、预防与震慑犯罪分子,检测环境指标,还可以为行人提供手机充电以及休闲座椅等服务。

多杆合一在深圳等城市已经有了相关的实践,将路侧所有智能交通设施整合到路灯杆和交通杆等两类杆件上,可以节省30%以上杆件,这样做不仅集约、经济,同时还可以兼顾道路景观的要求。

除此之外,未来新区还会把网联车相关设施整合到杆件上,并率先推进网联车功能在容东片区的示范应用,实现工程车、公交车、公务车的联网联控。

百度曾经在北京某区做过一个实验,如果一个区的红绿灯实现智能联网调节,仅此一项就可以让该区域的交通效率提高40%。

雄安的地面预铺了低功耗无线物联网,形成了全域覆盖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体系。在强大的基础设置支撑下,雄安不但可能是第一个在地面实现无人驾驶的城市,也将是全球第一个实现智能交通网的城市。

根据规划,未来雄安民众的出行80%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未来每辆车的信息、每条公路的信息都被数字交通平台统一收集起来,每辆车都会由平台给出的最优路线出行,效率最高,所有车辆都在“齐步走”。

因为雄安地面未来要实现无人自动驾驶,有了“聪明的车”,依托“强大的网”,驶上“智慧的路”——三位一体,让城市通勤效率得到一个飞跃。

No.3

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生共长

雄安的智能交通只是这个城市实现全面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因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以及智能设备,让雄安真正实现了科技点亮生活。

城市计算中心、块数据平台、自主可控区块链平台、数字道路分级标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批城市级智能平台的搭建、一批标准的印发、一批新基建项目的落地,雄安新区智能城市“破茧而出”。

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介绍,雄安新区已经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城市计算中心、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和块数据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城市基础框架,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实现创新突破。

雄安新区规建局副局长刘利锋说:“雄安是基于CIM的全城智慧化,在此平台上可以把城市各专业数据进行集成,从而达到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通过规划建设BIM(建筑信息模型)审批系统,可以看到雄安新区各类工程项目,随着规划、设计、施工到建成在平台上全过程的孪生共长。在雄安数字“孪生城市”上,还能看到“地下”城市版本,各类综合管廊、智能控制装置部署其中。

“在数字城市标准方面,我们已经制定出台了15项标准,同时城市计算、数据平台、区块链等一些关键技术正在加快落地,整个雄安新区数字城市正呈现从0到1的突破。”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说。

创新之城,也是数字智能之城。雄安新区坚持数字城市和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未来将实现新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建成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

雄安是在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把数字和硬件结合起来,这个条件独一无二。“雄安挖的第一条路,打下的第一根桩都是有数据的”。雄安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项目,都要形成信息化,都要在数字城市上添砖加瓦。

借助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把智能感应设施作为一项城市基础设施落实下去,智能感知信息,这些基础设施,信息在后台通过云计算甚至通过超算,来服务这个城市。

数字城市是雄安的创新课题,也是雄安的最大资本。

No.4

70%蓝绿空间与千年秀林

雄安的特色不仅仅是将科技应用做到极致,而且还倡导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

根据规划,未来雄安新区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其中,“千年秀林”是“绿色”的代表,而“蓝色”指的是“华北明珠”白洋淀。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王荣说,截至2020年底,白洋淀360平方公里内和入淀河流两侧外延1000米范围内的稻田、藕田全面退出;关停淀区、淀边以及境内上游河流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4069家。同时依托区域调水工程,白洋淀生态补水共约5.56亿立方米,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Ⅳ类。

雄安的“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也是一大创新。以位于雄县龙湾镇马务头村村南的雄安新区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项目为例。该工程集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综合利用于一体。特殊的是,它不是普通的垃圾处理设施,而是采用国内首创的地下和半地下设计,将工业处理设施隐藏于龙湾郊野公园之中,垃圾设施地下藏,上面植绿可观光,直接变“邻避”为“邻利”。

同时,这个总建筑面积达23.8万平方米的庞大设施建筑群,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使垃圾处理后可实现烟气超低排放。

雄安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也都将是绿色低碳的。从绿色社区到绿色建筑,再到公共设施配套,都指向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目的。

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表距离当下还有40年,差不多就是整整2代人的周期。

这个周期之所以如此漫长,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全面转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植树造林、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主流社会的生活模式变得更低碳环保。

所以,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更多的雄安,它不仅要解决中心城市向周边纾解城市功能的难题,更要承载相当多的人口来降低人类生活的碳排放量。

No.5

从“千年大计”见识五千年智慧

起笔,即是世界眼光;落笔,便为时代标杆。

未来的雄安憋着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未来之城、科幻之城、花园之城。

传统的中心城市,虽然集中了丰富的公共资源,但是受限于城市的现状,很难如同雄安这样进行彻底的立体规划与建设。

这届政府没有说空话,构画深远,我们经常一叶障目,而无法看到整个森林。“一带一路”刚提出来时只是一个概念,今年我们已经看到模样了。雄安新区亦如此,横空出世前,必然经过了无数考量。前有深圳、浦东的榜样,而雄安的引领作用要高于此前两个特区。

借鉴“一带一路”,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热度是必然的,但应该还是温和的,比照股市,依然是一只慢牛。

但这只牛具有创新导向、发展样板、时代先锋、未来之城的持续厚重助力。

现在的雄安聚集了十几万建筑工人,一眼望不到头的塔吊和混凝土搅拌车,让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更像是《流浪地球》中建设行星发动机的场面。这是基建狂魔的中国才会出现的奇观。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在以雄安为蓝本,重新构建未来人类文明的新家园!

据了解,雄安新区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67个当年全部实现开工,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近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近两千亿元,重点建设项目中近30个已完工,50多个项目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工。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正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朝着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扎实推进。

放眼千年,只争朝夕。从“纸上”到“地上”,雄安新区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保持历史耐心,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稳扎稳打,未来定能创造出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让我们一起期待。


   关注 2343    返回
上海震撼奇迹:李强书记分享了这三个故事
温州,人均GDP浙江倒数第二,跌落神坛?还是凤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