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太原龙湖万达广场项目(七) |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太原龙湖万达广场项目(七)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项目直面北城商业“中间陷阱”,以“晋文化”为魂,借力北京云阿云资源与数字化引擎,通过定位升级、场景重构、业态焕新与资产运营破局,目标三年内实现NOI从3.8%提升至5.5%,重塑北城生活美学枢纽与商业资产标杆。全文共1238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晋韵新生 文化驱动下的太原龙湖万达广场资产优化与增值路径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二、本体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五、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六、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七、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三)长期资产增值(3 年以上):探索资产证券化与多元化布局 —— 拓展价值边界 长期资产增值需从 “单一项目运营” 转向 “资产资本化 + 多元化布局”,通过资产证券化提升流动性,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扩大资产矩阵,目标 5 年内资产增值率超 20%。 1. 资产证券化探索: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ABS/CMBS)是商业地产 “轻资产化” 的重要路径,需通过 “稳定收益、规范管理” 做好基础准备,目标 5 年内发行以项目租金收益为基础的资产支持证券。 1.1基础准备:确保收益稳定与管理规范 收益稳定化: ①通过中期资产优化,确保项目 NOI(净 operating income)从 3.8% 提升至 5.5% 以上(资产证券化核心门槛); ②与核心商户签订 “长期租约”(3-5 年),确保租金收入稳定(如 TOP TOY、星巴克等首店品牌,租约期 5 年,租金年涨幅 5%); ③控制非租金收入波动(如场地租赁、活动赞助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年增长率不低于 10%)。 管理规范化: ①建立 “租金收取管理体系”,实现租金收缴率≥98%(逾期收取违约金,确保现金流稳定); ②完善 “资产权属文件”(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避免权属纠纷; ③聘请第三方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定期审计财务与法律合规性,确保符合证券化要求。 1.2模式参考与发行路径 参考案例: ①万达商业 CMBS:2023 年发行的 “万达商业 2023 年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以 10 个城市万达项目的租金收益为基础资产,发行规模 50 亿元,优先级证券利率 3.5%,获得投资者踊跃认购; ②大悦城 ABS:以北京、上海大悦城的租金收益为基础,发行规模 30 亿元,优先级证券评级 AAA,存续期 5 年,期间租金收益稳定覆盖本息。 发行路径: ①选择 “基础资产”:以项目未来 5 年的租金与非租金收益(合计约 5 亿元)为基础资产,优先发行优先级证券(占比 80%,规模 4 亿元); ②选择 “发行机构”: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合作,设计证券结构(优先级 + 次级,次级由万达自持 20%); ③申报与发行:向中国证监会申报,获批后在沪深交易所挂牌转让,吸引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认购; ④存续期管理:发行后定期披露资产运营数据(租金收入、出租率),确保投资者知情权,维护证券信用评级。 1.3预期效益 资产流动性提升:通过证券化,将 “不可流动的物业资产” 转化为 “可交易的证券”,万达可通过转让部分证券收回资金(如转让 20% 优先级证券,收回 0.8 亿元),用于其他项目投资; 融资成本降低:优先级证券利率预计 3.5%-4%,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约 5%),每年节省利息支出 400 万元以上; 资产增值:证券化后项目估值提升(NOI 5.5% 对应估值约为 NOI 3.8% 的 1.45 倍),资产增值率超 40%。 2. 多元化资产布局:横向拓展 + 纵向延伸,形成资产矩阵 依托项目品牌影响力,从 “单一商场运营” 拓展至 “商业管理输出、相关业务延伸”,形成多元化资产收益体系,目标 5 年内新增 2-3 个运营项目,多元化收入占比达 30%。 2.1横向拓展:输出管理,扩大商业版图 社区商业运营: ①承接太原北城社区商业项目(如社区购物中心、邻里中心)的运营管理,输出 “晋文化 + 便民服务” 模式(如社区内设置 “晋味便民市集”“非遗手作体验点”); ②收取 “管理费 + 收益分成”(管理费按项目销售额的 2% 收取,收益超目标部分分成 10%),目标 3 年内运营 2 个社区商业项目,年收入超 500 万元。 文旅商业合作: ①与太原周边文旅景区(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合作,运营景区内商业街区,引入 “晋文化文创店、非遗手作工坊、晋味小吃” 等业态,复制项目 “文化 + 商业” 融合模式; ②采用 “保底租金 + 收益分成” 模式(保底租金 50 万元 / 年,收益超 1000 万元部分分成 15%),目标 5 年内运营 1-2 个文旅商业项目,年收入超 200 万元; ③联动景区推出 “文旅 + 商业” 套票(如 “平遥古城门票 + 万达晋文化体验馆门票”,198 元 / 套),实现客流互通,提升双方收益。 2.2纵向延伸:围绕客群需求,拓展 “商业 +” 业务 商业地产基金: ①联合万达集团财务公司,发起 “太原北城商业地产基金”(规模 2 亿元),投资太原北城优质商业项目(如老旧商场改造、社区商业新建); ②项目成熟后通过 “运营提升 + 资产证券化” 实现退出,预期年化收益率 8%-10%,年收益超 1600 万元; ③优先投资与项目定位契合的 “文化商业项目”,强化 “晋文化商业” 品牌影响力。 商户金融服务: ①与本地银行合作,为项目内优质商户提供 “经营性贷款”(额度 50 万 - 500 万元,利率低于市场 10%),解决商户资金周转需求; ②商场提供 “商户信用背书”(基于商户销售额、租金缴纳记录),银行简化审批流程(7 个工作日内放款); ③收取 “服务佣金”(贷款金额的 1%),目标 3 年内服务 50 家商户,年佣金收入超 100 万元。 消费服务延伸: ①围绕家庭客群需求,拓展 “亲子托管、家政服务” 业务(如与专业机构合作,在商场内设置 “亲子托管中心”,收费 50 元 / 小时); ②针对年轻客群,推出 “潮玩租赁、二手交易” 服务(如潮玩手办租赁,10 元 / 天,二手交易收取 5% 佣金); ③目标 5 年内消费服务收入超 300 万元,成为非租金收入的重要补充。 (四)资产增值预期:3 年目标达成路径与风险防控 1. 3 年目标达成路径(分阶段落地)
2. 风险防控:确保目标稳定达成
(五)总结:阶梯式增值,构建太原北城商业资产标杆 通过 “短期提收益、中期提效率、长期拓价值” 的阶梯式策略,明确太原龙湖万达广场资产优化与增值的核心路径,核心结论如下: 1. 短期优化是基础:快速夯实现金流 短期通过 “租金提升 + 非租金拓展”,1 年内实现租金收入增长 25%、非租金收入突破 850 万元,为中期与长期优化提供资金与数据基础。关键在于 “引入高租金品牌、盘活闲置空间、输出运营能力”,将项目现有资源转化为直接收益,同时验证 “文化 + 商业” 模式的可行性。 2. 中期提升是核心:强化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中期通过 “资产效率提升 + 品牌价值深化”,3 年内实现运维成本降 15%、坪效提升 25%、品牌影响力扩至全城。这一阶段不再依赖 “单一资产收益”,而是通过 “数字化降本、空间提效、口碑运营”,提升资产的 “运营效率与品牌溢价”,为长期资本化奠定基础。 3. 长期增值是目标:拓展价值边界与流动性 长期通过 “资产证券化 + 多元化布局”,5 年内实现资产增值率超 20%、多元化收入占比 30%。这一阶段将项目从 “单一运营主体” 转变为 “资产管理者 + 资本运作平台”,通过证券化提升流动性,通过多元化布局扩大资产矩阵,最终实现 “从资产运营到资本增值” 的跨越。 综上,太原龙湖万达广场的资产优化与增值策略,本质是 “以定位为引领、以运营为基础、以资本为杠杆” 的系统性工程。通过短期、中期、长期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实现资产价值的持续增长,更能将项目打造为 “太原北城商业资产标杆”,为商业地产存量项目的资产增值提供可复制的 “晋文化 + 商业 + 资本” 融合模式。 附录一:太原龙湖万达广场项目核心数据汇总 一、销售额数据 2023 年 销售额:9.8 亿元。增长核心源于 “区域消费升级 + 场景活动激活”,依托城北核心商圈地缘优势,聚焦家庭客群与年轻群体需求,打造 “日常消费 + 节日体验” 双场景,带动餐饮、零售核心业态销售额占比达 78%。其中,特色餐饮表现突出,引入的川味、晋味主题餐饮单店年均销售额超 320 万元,拉动餐饮业态整体增长 13%;零售业态中,运动服饰、数码 3C 品类销售额占比达 41%,同比提升 6%。 2024 年 销售额:10.98 亿元,同比增长 12.0%。增长驱动力来自首店经济与 IP 活动联动:全年调改品牌 68 个、调改面积超 6000㎡,引入 NBA 球星中国行、跨年夜气球雨等特色活动,跨年夜单日销售额突破 820 万元。特色餐饮、潮玩体验业态表现亮眼,销售额分别增长 18% 和 24%;主力店大型超市、影院关联消费(如节日礼品采购、观影配套消费)增长 15%,其中牛排叔叔自助餐厅等成熟品牌持续保持高客流态势。 2025 年上半年 销售额:6.36 亿元,同比增长 15%。关键增长节点集中在节假日与主题活动期:春节期间举办 “非遗年货购物月”,联动城北文旅资源,假期销售额提升 38%,外地游客消费占比达 22%;国庆中秋假期借势 “荧光夏夜” IP 活动,日均销售超 1500 万元,峰值日销售额达 2100 万元。地方特色餐饮、数码体验店销售额增长显著,分别提升 26% 和 32%,反映客群对 “特色化 + 体验化” 消费的偏好。 二、客流量数据 2023 年 客流量:1920 万人次(日均 5.26 万人次),停车场使用率 82%。客群以 25-45 岁家庭客群为主(占比 72%),周末及节假日客流占比达 58%,“文创市集”“亲子互动” 等活动单场平均引流 2.8 万人次。商场与周边社区联动紧密,3 公里内居民客群占比达 65%;公共交通接驳优势明显,公交及网约车带来的客流占比达 35%。 2024 年 客流量:2141 万人次(日均 5.8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5%。IP 活动引流成效突出:全年举办演出及特色活动超 120 场,其中 NBA 球星见面会等重点活动单场客流超 4 万人次,活动客群向商业区域转化率达 52%。高频客群(月均到店≥3 次)占比提升至 11%,多为周边社区居民及商务人士,平均停留时长 2.8 小时,较普通客群高 1.2 小时;场内动线优化后,带动三层餐饮区客流增长 19%。 2025 年上半年 客流量:119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节假日客流爆发特征显著:春节 “非遗年货购物月” 吸引跨区域客群,周末客流同比提升 35%,外地游客占比达 25%;国庆中秋假期客流峰值达 12 万人次,平日日均客流稳定在 6.5 万人次,周末峰值达 9.2 万人次。餐饮区域、亲子体验区客流密度最高,占商场总客流的 58%,夜间(19:00 后)客流占比提升至 32%。 三、租金收入数据 2023 年 平均租金:5.8-12.5 元 /㎡/ 天,租用率 92%。租金定价实行业态差异化策略:首层核心零售区租金最高(9.5-12.5 元 /㎡/ 天),亲子体验业态根据面积提供灵活定价(7.2-9.8 元 /㎡/ 天),餐饮业态租金集中在 5.8-8.6 元 /㎡/ 天。推行 “基础租金 + 流水抽成” 组合模式(月流水≥30 万元抽成 5%),特色餐饮、数码零售品牌租金收入增长 14%,带动核心区域整体租金提升 8%。 2024 年 租金收入:同比增长 13%,坪效达 1.6 万元 /㎡。品牌优化驱动租金提升:淘汰 9% 低坪效品牌(如传统杂货、低效服饰店),引入 12 个高潜力首店品牌(如鼎级牛贵州酸汤牛肉火锅、乐道体验店),核心零售区坪效提升 18%。对租期≥3 年的优质品牌提供 5% 租金优惠,续约率达 81%,保障租金收入稳定;初步落地客流监测系统,降低运营成本 9%。 2025 年规划 目标租金增长 18%,核心策略包括: 业态优化:提升特色餐饮、体验业态占比至 62%,重点打造 “非遗文化专区”“潮玩集合街区”,实现租金溢价 12%-17%; 品牌升级:引入国潮设计师品牌及区域首店,计划将首店品牌租金占比提升至 35%,提供最高 15 万元 / 店的定制化装修补贴吸引优质品牌; 增值服务:深化会员数据赋能,为品牌提供精准营销方案,收取 6%-10% 的营销服务费,补充租金收入。 四、品牌调整数据 2023 年 引入 21 个新品牌(含 4 家区域首店),涵盖特色餐饮(如农小锅火锅)、数码体验(如 OPPO 旗舰店)、亲子业态(如儿童游乐中心)。淘汰 8 家定位不符或经营低效品牌(如传统百货、低客流饰品店),优化 10% 营业面积,调整后特色餐饮区销售额增长 22%。重点打造 “城北美食街区”,集聚 28 + 餐饮品牌,年客流量 320 万人次,销售额达 3.1 亿元。 2024 年 品牌汰换率 10%,聚焦 “特色化 + 体验化” 双升级:新增 “数码潮玩专区”(含手机体验、潮玩零售),会员复购率达 62%;升级 “夜间消费区”,引入特色小酒馆、24 小时便利店,晚间(19:00 后)消费占比达 35%。通过业态联动,带动周边零售消费提升 16%;区域首店数量增至 9 家,首店品牌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13%。 2025 年计划 核心方向 “特色深化 + 服务升级”: 业态新增:打造 “户外生活广场”,引入露天市集、非遗体验工坊等,目标坪效 2.1 万元 /㎡; 会员赋能:升级 “万达生活会员体系”,推出 “亲子权益包”“美食专属券”,计划带动会员消费额年增 25%; 品牌调整:品牌汰换率控制在 8%,重点引入绿色餐饮、本土文创品牌,打造 “晋味文化消费专区”,契合客群特色消费升级趋势。 五、战略调整与行业地位 资本投入 2024 年:投入 1.2 亿元,重点用于三方面 —— 数字化系统升级(客流分析平台 380 万元、会员管理系统 320 万元)、体验业态优化(非遗专区改造、餐饮区升级)、交通配套提升(智能停车系统、商场导视更新),提升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2025 年预留 1.0 亿元:用于特色品牌引进、年度主题活动打造(如 “城北文化消费节”)、跨区域营销推广(联动太原文旅、周边社区),进一步扩大 “城北商业标杆” 影响力。 数字化进展 会员规模超 68 万(年增 38%),私域流量交易规模超 3.2 亿元,通过数字化精准推送(如美食上新、活动预告),会员复购率提升 21%。搭建 “万达生活线上平台”,实现团购券与到店消费联动,线上带动线下销售额年增长 35%;推出智能导览小程序(含品牌查询、排队预约),顾客满意度提升至 89%。 行业坐标 销售表现:2024 年销售额增速 12.0%,高于太原区域商业综合体均值(9.5%),在城北商圈销售额、客流增速均位居首位; 定位优势:以 “城北一站式生活中心” 为核心定位,融合 “特色餐饮 + 家庭体验 + 社区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是太原城北居民日常消费、社交聚会的首选地,获评 “太原商业示范项目”“城北特色商圈核心载体”; 核心挑战:城北新兴社区商业增多,需持续强化首店品牌与特色场景优势;消费需求迭代加快,需加快本土文化元素融合速度,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如定制化亲子活动、晋味伴手礼),巩固区域主场地位。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
||||||||||||||||||||||||||||||||
![]() |
||||||||||||||||||||||||||||||||
2025-10-14 105
|
||||||||||||||||||||||||||||||||
|
|
| 咨询电话 13811016198 (段小丽)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 京ICP备16017448号 |
| 技术支持 |